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即將如約而至,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2月1日,市委史志研究中心圍繞弘揚社會文明新風開展“我們的節日·元宵節”主題活動,倡導儉以養德、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氣,營造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
中心二級調研員王獻民同志給大家講解了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讓大家感受元宵節的悠久歷史文化。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元月十五張燈、賞燈的習俗。按照我國民間的傳統,人們要在正月十五進行觀燈、放燈、猜燈謎、舞獅子、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動。他還介紹了元宵節關于燈和湯圓的傳說,誦讀了唐代詩人蘇道味寫的關于元宵的詩--《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币远嘣脑捳Z充分詮釋了美好的祝愿。
中心二級調研員陳兆強同志以《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為題開展專題講座,他從當前社會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攀比浪費風氣嚴重等陳規陋習現象的由來和危害講起,并就移風易俗的意義、樹立科學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以及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等情況進行深入講解。號召干部職工倡樹新風、婚事新辦、崇尚節約、弘揚孝道、厚養薄葬,切實將移風易俗、祥和過節的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抵制陳規陋俗,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深入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積極做移風易俗的引領者、踐行者和宣傳者,摒除歪風陋習,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移風易俗與傳統節日有效銜接。
大家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要繼承傳統習俗,感知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歸屬感,弘揚時代新風,過一個文明節儉、歡樂祥和的元宵佳節! (張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