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文廟大成殿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郾城文廟大成殿:郾城文廟位于老郾城城區黃河西路(現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時專供儒生聚學授書的地方。始稱儒宮,為唐代元和年間溵州刺史高承興建。元至正后相繼擴建。明洪武三年改稱孔廟。永樂年間又恢復原稱。明清時代又修建了16間,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創建景文書院于文廟西側,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古建筑群,曾經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門、泮水池、 廊房、啟圣祠、明倫堂、大成殿等。
現在的文廟大成殿是一處帶有元代建筑風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據《郾城縣志》記載:文廟大成殿系文廟的宮殿式主體建筑,在文廟北段中軸線上。目前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為純木結構,坐北向南,為單檐歇山式構造,灰色和綠色琉璃瓦頂。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點,綠色琉璃瓦覆蓋殿頂,殿內立二人合抱頂梁柱,原柱上飾蟠龍形象,工藝精美,生動逼真,堪稱古代藝術杰作。殿高11米,長20.4米,寬12.6米,約260平方米,進深三間,面闊五間,懸山頂,為九椽梁架木結構建筑,重檐九脊,斗拱重施,周圍出廈飛檐、挑角。黃綠色琉璃瓦蓋頂,正脊兩端裝龍形鴟吻,張口吞脊,尾部上卷,四個脊上均有六獸。
大成殿前原有古柏十余株,虬干凌霄,郁郁蔥蔥,有明清民國時期碑刻十余通,主要記載文廟的修建以及孔子的功德。大殿左右角門,西曰:“鸞旗半藻”,東曰:“棫樸著藏”;再往前有東廡七間,其北有陳設所三間;南有洗盥 所三間,又有西廡七間,其北有禮器所三間,南有烹飪 所三間;正前有戟門三間,與大成殿相直對,戟門左右各有一門,東曰:“德配天地”, 西曰:“道冠古今”;再往前中有木枋,木枋上以浮雕蟠龍飾邊,其上為紅日當空,下為海水翻騰,中為雙鳳朝陽,更南為萬仞宮墻,由彩色磚砌成。大成殿內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牌位。
明永樂十年,郾城知縣王季立有詩贊郾城文廟曰:
文明耀中邦,儒庠儼東峙。鼓節嚴昏昕,宏音通遐邇。
淵填震華堂,雍容集冠履。進退周折旋,講經析玄理。
偉矣弦歌聲,洋洋滿人耳。師嚴道亦尊,進學詎能止。
文廟大成殿是文廟幸存之主體建筑,該建筑是處于我國南北方過渡地帶上的一座典型的明代早期建筑,并帶有元代晚期的建筑風格。它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藝術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1982年,郾城縣人民政府于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河南省文物局撥??顚ζ溥M行揭頂大修。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文廟大成殿正中供奉孔子畫像,周邊是“孔子及儒家文化展”,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孔子的生平紀事,第二部分為儒家文化在中國以及海外的傳播與影響,第三部分為孔子周游列國的史實故事?,F在的文廟大成殿成為一個弘揚和傳播孔子儒家文化的重要場所。
|